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简称“惠城职院”,院校代码14510)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由惠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校训为“明德力行,成己达人”,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城市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主校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福长岭明德路1号(广州科教城教育园区),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6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8万册、电子图书21万种。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1.49万人,教职工610人,其中专任教师47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26人,双师型教师360人。现任党委书记为钟文宇,校长为张方阳。
历史发展
• 1964年:前身为惠阳专区供销合作学校、惠阳专区粮食学校,分别开展商贸、粮食与供销领域的中等职业教育。
• 1965年:惠阳地区商业学校成立,后更名为惠州商业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 2011年:惠州商业学校、惠州旅游学校、惠州外贸学校合并组建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并获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
• 201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新阶段。
• 2018年:通过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标杆。
• 2022年:入选广东省域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学前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
• 2024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成为广东省唯一同时拥有“一园两站”(大学科技园、博士工作站、科技专家工作站)的高职院校。
校区规模
• 主校区:占地30万平方米,配备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智能制造中心、非遗文化小镇(含潮绣、东江菜技艺等大师工作室),建有标准化智慧教室、无人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及新能源电池检验检测实验室。
• 设施配套:教学区实现5G和WiFi全覆盖,宿舍分为东校区(梅园、兰园等)和西校区(榕园、桂园等),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及中央热水系统;图书馆获评“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环境为“广东省花园式大学”,拥有标准化运动场、艺术剧场及网红食堂。
专业设置
学院设8个二级学院,形成“工科引领、商艺并重”体系,开设42个高职专业:
- 教育类:学前教育(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早期教育(教育部“1+X证书”试点),年均输送基础教育师资超3000人。
-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省级品牌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华为合作方向),对接数字经济与5G基站运维。
- 智能制造类:机电一体化技术(IEET工程认证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省级重点专业),服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 旅游服务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省级示范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东江菜师傅培养基地),支撑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
- 健康服务类:护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服务基层医疗与康养产业。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3000余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24年“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19项。
• 科研创新:教师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2件,科研经费总额超2800万元,制定《潮菜原料学》等行业标准20项。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6%,专业对口率85%,雇主满意度92%,部分学生入职华为、比亚迪等企业,2名毕业生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沃尔玛、天虹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开设订单班64个,年均输送电商、物流人才超6500人。
• 产教融合:建成“企业校区”120个,联合TCL、亿纬锂能等323家企业开展“双导师制”培养,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1200万元。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行业人才超3万人次,承接非遗活化、乡村振兴项目120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实施学分互认及“3+1”专本连读项目,覆盖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
• 文化辐射: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推广东江菜技艺,留学生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典型案例”,累计培养国际学生近400名。
• 标准输出:参与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幼儿园教师能力标准》,推广至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