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广东省教育厅直属,与广东开放大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以工科为主,文理兼融,校训为“自强立德、经世致用”,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现有广州校本部、白云山校区、中山校区(主校区)和南海校区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超1000亩,全日制在校生约1.59万人,教职工近15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0人、博士73人、硕士53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5%。现任党委书记为幸小涛,校长为刘文清。
历史发展
• 2005年:学校正式成立,初期以工科专业为办学基础。
• 2007年:中山校区奠基,中山市政府无偿划拨1000亩土地支持建设。
• 2017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于2019年通过验收。
• 2021年:获批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
• 2022年:与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集团办学”,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 2024年:在校生规模突破1.58万人,形成覆盖广州、中山、佛山的多校区办学格局。
校区规模
学校分设4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风景区,占地1000余亩,校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获评“广东省绿色学校”。
• 中山校区:承担核心教学职能,配备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34个,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2亿元,宿舍以4-6人间为主,配备空调及智能化管理系统。
• 广州校本部及白云山校区:以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主,毗邻五山高校区,交通便利。
• 南海校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
专业设置
学校设15个二级学院,开设47个高职专业,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领域,形成“工科为主、多学科协同”的布局:
- 工科类: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级骨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省重点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省级品牌专业)。
- 现代服务类:社会工作(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示范专业)、电子商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会展策划与管理。
- 信息技术类: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华为共建ICT学院)。
- 艺术设计类:产品艺术设计(省级特色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此外,15个专业开展高本衔接培养,53个专业实施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学生累计获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奖项196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国赛特等奖(2024年)。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7%,专业对口率94.88%,部分入职华为、腾讯、格力等企业,部分考取海外名校研究生。
• 教师成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特等奖及一等奖4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40余项,发明专利及软著近300项,教师团队入选“广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校企合作
学校与160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产教全要素融合”模式:
• 产业学院:与华为共建ICT学院(省级示范)、与温氏集团共建“全国智慧养殖产教融合共同体”,累计培养技术人才3000余人。
• 订单培养:开设“小鹏汽车班”“格力智能制造班”等96个定向班,联合开发课程117门,年服务企业技术研发超100项。
• 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5个、省级基地34个,校外实践基地557个,设备投入累计超2.3亿元。
国际影响
• 国际合作:与德国哥廷根私立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国际酒店学院开展学分互认及专升本项目,与泰国程逸皇家大学共建“鲁班工坊”,年培训海外学员超500人次。
• 学术交流: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5项。
• 文化输出:承办“中马跨境贸易机遇与挑战论坛”,在马来西亚设立“科贸农商工坊”,推广中国非遗文化及职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