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简称“华夏学院”)是2009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代码为14268,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校训为“厚德、重能、敬业、善事”,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新兴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主校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城鳌大道东路772号,毗邻京港澳和大广高速公路,占地面积464963.02平方米(约697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2.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5541.47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2万册、电子图书57万种。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1.64万人,专任教师805人,其中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48%,双师型教师占比80%,拥有南粤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教师10余人。现任董事长为欧阳少林,校长为邹建华,党委书记为张贻发。

历史发展
• 200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前身为1985年设立的广东粤北理工专修学院,正式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序列。
• 2010年:成立党总支及下属党支部,同年12月党委正式挂牌。
• 2016年:华夏图文信息中心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 2017年:新农村研究院揭牌,推动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结合。
• 2022年: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
• 2024年: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华夏·弘博馆)开馆,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软件技术等)。

校区规模
• 主校区:位于从化区,以古典园林风格为特色,配备国家级现代商贸实训中心、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中药科普种植基地及省级急救教育中心。
• 实训设施:建有22个校内实训基地(含170间实训室)、213个校外实践基地,覆盖京东、吉利汽车、广汽集团等企业,重点包括华夏-德鑫医疗技术产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教融合基地等。
• 生活配套:宿舍配备空调、独立卫浴,教学区WiFi全覆盖,拥有标准田径场、室内体育馆及网红食堂,校园环境获评“广东省花园式大学”。

专业设置
学院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65个高职专业,形成“四链协同”体系:

  1.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部级产教融合试点专业)、软件技术(省级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服务数字经济与元宇宙产业。
  2. 装备制造类:新能源汽车技术(部级试点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对接大湾区先进制造业。
  3. 医药健康类:护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中药学(省级特色专业),与三甲医院共建现代学徒制班。
  4. 现代服务类:现代物流管理(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电子商务(省级品牌专业),支撑商贸枢纽建设。
  5. 建筑工程类:工程造价(省级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覆盖智能建造全产业链。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351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挑战杯”国赛特等奖1项,2024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等奖19项。
• 科研创新:教师团队主持省级课题135项,制定《无人机辅助勘察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20项,发明专利授权154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8%,80%扎根粤港澳大湾区,10%进入比亚迪、京东等世界500强企业,专升本升学率居全省前列。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德鑫科技共建医疗技术产业学院,与京东共建智慧物流基地,年均输送技术人才超6500人。
• 产教融合:牵头成立全国智慧冷链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20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吉利汽车共建新能源汽车协同育人中心,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行业人才超3万人次,承接粤港澳大湾区5G基站运维、非遗活化项目120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韩国庆南大学、白石大学开展“3+1”专本连读项目,学分互认覆盖美、英、澳等50余所高校,2025年新增中韩双语课程。
• 标准输出:主持制定金砖国家职业技能标准3项(建筑信息建模、虚拟现实),《新媒体视频创作》课程获泰国教育部认证。
• 文化辐射: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推广中华茶艺与建筑技术,南非留学生项目入选“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典型案例。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