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学院(简称“广理”,院校代码13720)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校训为“修德、求是、笃行、创新”,定位为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术、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校区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祈福大道3号,鼎湖校区位于鼎湖区金鼎路1号,总占地面积91.86万平方米(约1378亩),建筑面积67.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49万册、电子图书150万册。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3.48万人,教职工1689人,其中专任教师1276人(高级职称教师577人,博士44人,“双师型”教师556人)。现任党委书记胡海建,校长张湘伟。
历史发展
• 1995年:前身肇庆科技培训学校成立,开展非学历职业培训。
• 2001年:更名为肇庆科技学校,取得中专学历教育资格。
• 200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更名为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首批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
• 201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 2024年:入选“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3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3项。
校区规模
• 高要校区:核心教学区,占地900亩,配备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方向)、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 鼎湖校区:2017年建成,占地478亩,聚焦新工科与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含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
• 设施配套:校内实验实训场所面积5.33万平方米,校外实习基地654个;宿舍以4-6人间为主,配备空调及独立卫浴;校园获评“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专业设置
学校设经济管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37个本科专业,形成“工科引领、多链协同”体系:
- 智能制造类:机械电子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骨干专业),服务高端装备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专业)、人工智能、网络工程,支撑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
- 经济管理类:会计学、金融工程(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专业),年均输送商贸人才超5000人。
- 艺术设计类:服装设计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对接珠三角创意产业需求。
- 工程技术类: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均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超2000人。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56项、省级138项,2024年“互联网+”大赛获国赛银奖2项。
• 科研创新: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课题35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810项(含授权发明专利5项),制定行业标准24项;工程科学学科2023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2024年达96.02%,60%入职美的、格力等头部企业,本地就业率86%。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科大讯飞、华为、用友新道等共建人工智能、华为ICT、数智会计等六大产业学院,年均开设订单班36个,输送技术人才超1500人。
• 产教融合:牵头成立“肇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联合560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1.77亿元。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退役军人、乡村医生超3万人次;承接“南药种植”“非遗活化”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产值超10亿元。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实施“3+2”专本连读项目,覆盖机械工程、计算机等专业。
• 技术输出:参与“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在卢旺达、墨西哥设立“鲁班工坊”推广制冷技术标准,智能仓储系统应用于特斯拉海外工厂。
• 学术交流:年均选派100余名师生赴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泰国格乐大学交流;留学生项目覆盖亚洲、非洲20余国,入选“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