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简称“广师大”)成立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现名,是广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以“厚德博学、唯实求新”为校训,定位为“技术+师范”融合发展的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东校区(广州市天河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及河源校区(2020年启用)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5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约3.7万人,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超38%。现任党委书记为王兵,校长为戴青云。

历史发展
• 1957年:建校,初名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为革命家罗明,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 1977年:开始本科教育,成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 1998年:转型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聚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 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启研究生教育。
• 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 2021年:入选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启动“申博冲百”战略。
• 2024年:与华为共建产教融合示范样板点,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联合体。

校区规模
学校5个校区总面积超2500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44.45万平方米。
• 东校区(主校区):位于天河区,承担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亿元,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
• 河源校区:2020年启用,占地1081亩,聚焦新兴产业与区域发展需求,配备智慧教室及产教融合平台。
• 白云校区:重点布局工科专业,建有工业机器人国家级实训基地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
学生宿舍以4-6人间为主,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及智能化管理系统。

专业设置
学校设26个二级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形成“技术+师范”双轮驱动格局:

  1. 师范类:学前教育(国家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国家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重点学科)。
  2. 工科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国家“双高”专业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华为共建ICT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3. 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学(省级优势学科),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4. 艺术类: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国家特色专业)、环境设计(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教学成果
• 学生培养:近五年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3027项,包括“挑战杯”国赛金奖、“互联网+”大赛金奖(全国技术师范院校排名第一)。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超98%,专业对口率94.88%,部分工科专业毕业生入职华为、美的等企业,起薪居全省前列。
• 教师成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18项,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7个,2024年首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校企合作
学校与160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六共建”产教融合模式:
• 产业学院:与华为共建ICT学院,与迅达电梯、小鹏汽车等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年服务企业技术研发超100项。
• 订单培养:开设“华为5G通信班”“库卡机器人班”等40余个定向班,联合开发课程71门,设备投入超6220万元。
• 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4个,校外实践基地273个。

国际影响
• 国际合作:加入“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与马来西亚拉曼技职学院、德国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及“2.5+2”专升本项目。
• 海外布局:在泰国、印尼设立“鲁班工坊”,输出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标准,年培训海外学员超500人次。
• 留学生教育:2017年起招收留学生,覆盖50余国,参与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服务“一带一路”基建项目。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