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简称“岭师”,院校代码10579)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校训为“崇德、博雅、弘志、信勇”,定位为“立足粤西、服务广东、辐射全国”,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主校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29号,校园占地面积2580亩,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2.3万册、电子图书105.45万种。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2.6万人,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80余名,博士近60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770余名。现任党委书记为兰艳泽,校长为阳爱民。

历史发展
• 1636年:前身为雷阳书院,奠定岭南文化教育根基。
• 1904年:雷阳中学堂开设师范科,开启现代师范教育。
• 1935年:更名为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成为粤西师范教育标杆。
• 1978年:升格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 1991年: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 2000年: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
• 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强化区域教育辐射力。
• 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 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广东省唯一同时拥有“一园两站”(大学科技园、博士工作站、科技专家工作站)的师范院校。

校区规模
• 主校区:寸金校区(赤坎区)为文科与师范教育基地;湖光校区(麻章区)为新建校区,占地1560亩,定位“新工科”与职业教育,规划容纳1.8万人;椹川校区(赤坎区)聚焦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
• 设施配套: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教学区实现5G和WiFi全覆盖,图书馆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校园环境获评“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花园式大学”,拥有标准化运动场、游泳池及艺术剧场。

专业设置
学院设32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10大门类,开设76个本科专业:

  1. 师范教育类: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省级重点),年均输送基础教育师资超3000人。
  2. 理工类: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T工程认证)、物理学(省级品牌专业),支撑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
  3. 人文社科类:法学(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历史学(省级一流专业),深耕客家文化与区域社会治理。
  4. 艺术类:音乐学、美术学(师范类),培养艺术教育与创意设计人才。
  5. 特色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潜水科学与技术(亚洲潜水学院),填补行业人才空白。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100余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 科研创新: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制定《潮菜原料学》等行业标准20项,科研经费总额超2800万元。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60%入职广东省内二甲以上医院、中小学及知名企业,师范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98%。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华为共建“数字基座”智慧校园,联合中石化、海尔集团开设订单班,年均输送技术人才超1500人。
• 产教融合:牵头成立“全国海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联盟”,联合260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1200万元。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乡村医生、退役军人超3万人次,承接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项目120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开展武术与体育康复特色教学;与爱尔兰大西洋理工大学合办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
• 文化辐射: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推广潮州工夫茶文化,留学生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典型案例”,累计培养国际学生近1000名。
• 学术交流: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实施学分互认及“3+1”专本连读项目,覆盖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