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州卫职院”,院校代码14592)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校训为“精业慎独,博爱济生”,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主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广花二路802号,分设白云、从化、天河、越秀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683亩(含非产权面积约25亩),校舍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3.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与电子图书合计超64万册。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9000人,教职工43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现任党委书记为余莎,院长为卢穗华。

历史发展
• 1902年:前身为广州柔济女医院端拿护士学校,开展护理职业教育。
• 1950年:更名为广州市护士学校,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 2005年:并入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成立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管理模式。
• 201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建制,正式更名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广州市唯一公办卫生类高职院校。
• 2022年:新增附属花都医院和清远医院,深化医教协同。
• 2024年:入选中国-东盟护理高质量发展联盟,拓展国际合作。

校区规模
• 白云校区:占地约634亩,为学院主校区,配备护理、药学、医学检验等九大实训基地,建有国家级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和省级数字化康复治疗中心。
• 从化校区:聚焦临床医学与康复技术,建有标准田径场和智能化学生公寓。
• 天河校区:以中医药与健康管理为特色,配备眼视光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实验室。
• 越秀校区:位于市中心,重点发展口腔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共建实训基地。
• 设施配套:四校区均实现5G和WiFi全覆盖,宿舍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及电梯,图书馆获评“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环境为“广东省花园式大学”。

专业设置
学院设7个教学单位,形成“医护引领、多链协同”体系,开设25个高职专业:

  1. 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国控专业),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 护理类:护理(省级示范专业)、助产(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年均输送护理人才超3000人。
  3. 中医药类:针灸推拿(国控专业)、中医康复技术,对接康养与非遗活化产业。
  4. 医学技术类:医学影像技术(市级示范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与白云机场共建安检技术订单班。
  5. 健康管理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教育部“1+X证书”试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支撑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4项、全国轻工互联网营销师技能大赛一等奖,2024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等奖19项。
• 科研创新:教师主持省级以上课题75项,制定《无人机辅助勘察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20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9件。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对口就业率93%,10%入职南方航空、华为等企业,专升本升学率居全省前列。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云康集团共建医学检验技术产教融合基地,年均输送技术人才超6500人;与番禺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开设助产临床学院班,实现“校院协同、分段共育”。
• 订单培养: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药集团等近千家企业签订协议,开设73个订单班,覆盖全部专业,毕业生可直接胜任护士、药剂师等岗位。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行业人才超4万人次,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活化、5G基站运维项目120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体育运营与管理”项目,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实施学分互认,覆盖“一带一路”沿线50余所高校。
• 标准输出:主持制定《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等3项国际职教标准,获泰国、老挝等国采纳。
• 文化辐射:在马来西亚、南非设立26个“鲁班工坊”,推广中医针灸与中华茶艺,累计培养国际学生近400名。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