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农工商职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公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学校代码为12322。学校成立于1952年,前身为叶剑英元帅创办的华南垦殖局机务学校,现由广东省农垦总局主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校训为“立德博学、知行合一”,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乡村振兴战略,以热带农业产业为特色,工、商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现有天河粤垦路校区(广州市天河区粤垦路198号)和增城校区(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风光路393号),总占地面积1208亩,全日制在校生约2万人,教职工近千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超30%。现任党委书记为曾雅丽,校长为李作为。
历史发展
• 1952年:前身华南垦殖干部学校成立,承担垦殖系统干部培训职能。
• 1984年:升格为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举办大专学历教育。
• 1989年:加挂“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强化农业技术培训职能。
• 2000年:转制为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入选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 2022年:获批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并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校区规模
学校分设天河粤垦路校区和增城校区:
• 粤垦路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占地约300亩,保留历史建筑风貌,配备现代化教学楼、国家级实训基地及图书馆(纸质藏书超60万册),宿舍含新旧两种类型,新宿舍为4-8人间上床下桌布局。
• 增城校区:主校区位于增城区,占地908亩,建有标准化教学楼、智能化宿舍(6人间为主)及4个食堂,图书馆藏书量达60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超2.3亿元。
专业设置
学校设热带农林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形成以农业为特色、工科与商科协同发展的格局:
- 农林类:作物生产技术(国家级骨干专业)、园艺技术、畜牧兽医、食品智能加工技术,服务广东“金柚”“嘉应茶”等特色农业产业。
- 商贸类:市场营销(省级品牌专业)、电子商务(省级重点专业)、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方向)。
- 信息技术类: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艺术设计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国家级骨干专业),依托省级公共实训中心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学生累计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18项、省级奖项294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98%,部分入职华为、温氏集团等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26%。
• 科研创新: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2项,获批发明专利60项,出版《养鸡实用技术》等技术丛书。
校企合作
• 产教融合:与广垦集团共建5600亩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推广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联达科技等58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 产业学院:成立南亚热带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湛江市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与温氏集团、美的集团共建订单班,年培养技术人才6500余人。
• 社会服务:依托广东省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累计培训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等超17万人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国际影响
• 技术输出:在泰国、马来西亚建立“热带农业现代产业学院”和“橡胶产业学院”,为广垦橡胶海外企业培训员工超1万人次;开发老挝“农作物种植技术员”职业标准,输出中国农业技术规范。
• 合作办学:与泰国博仁大学、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开展学分互认项目,累计输送700余名学生赴东南亚留学;与德国高校合作开展智能制造领域联合研究。
• 文化传播:承办“一带一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广荔枝栽培技术及中医药文化;国际学生获“机器人国际交流赛”一等奖等荣誉,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