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女院”)成立于1981年,前身为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2018年12月成建制划转至广东省教育厅管理,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代码为12742,校训为“励志、笃学、求实、尚美”,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型女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有番禺校区(广州市番禺区市莲路南浦段2号)和海珠校区(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大江冲29号),总占地面积约15.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1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约9400人,教职工40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5%,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超30%。现任校长为龙建佑。

历史发展
• 1981年:前身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成立,承担妇联干部及妇女职业技能培训职能。
• 1992年: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为后续升格高职奠定基础。
• 2001年:合并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与广东女子中专学校,升格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入选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开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 2020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同年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
• 2022年:立项为“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单位”,并在“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位列全省A类高职院校第9位。
• 2023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提升科研与教学能力。

校区规模
学校分设番禺与海珠两大校区:
• 番禺校区:主校区占地约12万平方米,毗邻广州亚运城,配备现代化教学楼、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含智能制造实训室)、省级实训基地14个,图书馆藏书126万册,宿舍以6-8人间为主,配备空调及智能化管理系统。
• 海珠校区:占地约3.14万平方米,定位为创新创业基地,建有“广东女性创新创业基地”(省级众创空间),与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共建“1+N”粤港澳台青年女性共享平台,并设有番禺区首家政校合作公办幼儿园——广东女院番禺附属幼儿园。

专业设置
学校设教育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旅游商贸学院、应用设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5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开设近30个高职专业,形成“女性教育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格局:

  1. 师范教育类:学前教育(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早期教育、音乐教育,依托省级公共实训中心培养幼教人才。
  2. 商贸服务类:电子商务(国家级骨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现代物流管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产业。
  3. 信息技术类: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华为共建ICT产业学院。
  4. 艺术设计类:服装与服饰设计(国家级骨干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服务广东服装产业数字化升级。
  5. 社会服务类: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聚焦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需求。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奖项169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国赛铜奖等。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98%,第三方调查显示母校满意度达98%,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22-2024年全省高职高专满意度排名稳居前五。
• 科研创新: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2项,出版《养鸡实用技术》等农业技术丛书,发明专利60项。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广东女性职教集团,联合100余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与希音(SHEIN)、京东共建数字商业产业学院,年输送电商、物流人才超500人。
• 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个、省级基地14个,校内“商贸人才孵化基地”引入31家企业实体,实现“教学—生产—就业”一体化,累计孵化15家年销售额超千万的企业。
• 社会服务:依托广东省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累计培训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等超3万人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德国F+U培训集团、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及“2+2”专本连读项目,累计输送700余名学生赴东南亚留学。
• 技术输出: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推广荔枝栽培技术及客家菜技艺标准;参与“一带一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
• 文化传播:承办中德康养护理联合研究项目,输出女性职业教育模式,助力广垦橡胶等企业海外员工培训超1万人次。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