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水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代码为10862,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广州土木水利工程学校,1999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校训为“厚德、笃学、慎思、泓技”,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水利电力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天河校区(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122号)和从化校区(广州市从化区环市东路767号),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超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8亿元,图书馆藏书218万册(含纸质与数字资源)。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约1.7万人,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0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8%以上。现任党委书记为黄涛,校长为黄金。

历史发展
• 1952年:前身广州土木水利工程学校成立,开启水利职业教育历程。
• 1953-1979年:历经珠江水利学校、广东省水利电力学校等阶段,奠定行业教育基础。
• 1999年:升格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迈入高等职业教育新阶段。
• 2010年:入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 2019年:跻身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B档)建设单位。
• 2023年:牵头成立华南水利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校区规模
学校形成“天河—从化”双校区布局:
• 天河校区:占地约300亩,定位产教融合与城市服务,配备智慧电力实训中心、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 从化校区:占地约1200亩,依山傍水,建有国家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电力系统仿真中心及现代化图书馆,宿舍以6人间为主,配备空调及独立卫浴。
• 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广垦集团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5600亩)、粤西林果教学实训基地(1600亩)等,覆盖水利、电力全产业链实践需求。

专业设置
学校设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开设47个高职专业,形成“水利电力为核心、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体系:

  1. 水利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水政水资源管理,服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2. 电力类:供用电技术(国家级骨干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对接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
  3. 工程技术类: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省级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
  4. 信息技术类:云计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华为共建ICT产业学院。
  5. 建筑与设计类:建筑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培养国际化建筑人才。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591项、省级奖项272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国赛铜奖。
• 科研创新:教师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7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17项,发明专利41项。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四年超96%,就业困难群体落实率100%,专升本升学率21%-25%,部分入职南方电网、华为等企业。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华为、美的等企业共建12个产业学院(含华为ICT学院、智慧水利产业学院),年输送技术人才超6500人。
• 产教融合平台:牵头成立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建成10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覆盖水利、电力全产业链。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水利行业人才超16万人日,承接科技服务项目770余项,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美国杰克逊学院等50余所境外院校合作,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中外合作)等16个国际化专业,累计培养留学生216人。
• 标准输出:在坦桑尼亚、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及“大禹学院”,开发国际认可专业标准7项,培训海外技术人才超2万人次。
• 国际荣誉: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18-2020),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0)及“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化突出贡献奖(2024)。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