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体职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代码为12578,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前身为1956年8月成立的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2003年5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6月由广东省体育局划转至广东省教育厅管理。校训为“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创新思维、精湛技能”,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体育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奥体路52号,占地面积150.05亩,校舍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66.54万元,图书馆藏书20.7万册。截至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5048人,教职工254人,其中专任教师237人(含高级职称23.64%、双师型教师66.67%),聘请校外行业专家69人,包括世界冠军7人、全国冠军7人。现任党委书记为马国川,校长为徐佶。
历史发展
• 1956年:前身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成立,成为国家级重点体育中等职业学校。
• 2003年:升格为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
• 2013年/2017年:两度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最高奖项)。
• 2020年:划归广东省教育厅管理,同年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社会指导项目。
• 2022年:入选广东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单位。
• 2024年:与香港赛马会共建“赛马多功能实训室”,深化产教融合。
校区规模
学校以天河校区为核心,占地面积150.05亩,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与运动场馆:
• 教学实训设施:校内实训室56个(含健美操、健身、散打等专项训练室),校外实训基地125个,覆盖体育行业全产业链。
• 运动场馆:建有国家级训练基地,包括羽毛球馆、游泳馆、跆拳道馆等,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资源共享。
• 产教融合基地:牵头成立广东省潜水运动协会,建成首个马术人才培养基地、南方滑雪基地及羽毛球产业学院。
专业设置
学校设竞技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等7个教学机构,开设11个高职专业,形成“竞技体育为引领、群众体育为主体”的体系:
- 竞技体育类:运动训练(国家级骨干专业)、体育艺术表演(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培养奥运冠军冼东妹、傅海峰等体育精英。
- 健康服务类:体育保健与康复(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体能训练,对接全民健身与健康产业需求。
- 体育管理类:体育运营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服务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
- 新兴领域类:休闲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响应冰雪运动与体医融合趋势。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国际级赛事一等奖48项、国家级一等奖32项,跆拳道与健身教练团队连续6届、5届蝉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第一。
• 科研创新:教师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设省级精品在线课程4门,主持省部级课题72项。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8%,薪酬居全省前五,部分入职广药集团、华为等企业,专升本升学率逐年提升。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共建ICT产业学院,与香港赛马会合作培养赛马技术人才,年输送行业人才超6500人。
• 职教集团:牵头成立广东省体育职业教育联盟,联合美的、广垦集团等3633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订单班占比超20%。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体育行业人才超15万人日,承办省级体育职业技能大赛17届,鉴定人数连续17年全国第一。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塞尔维亚尼什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20余国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开设“2+2”专本连读项目,累计培养留学生216人。
• 标准输出:参与制定澳大利亚中医药课程标准,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推广岭南传统体育项目。
• 国际荣誉: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19-2020),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