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概述
广东现代学徒制试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旨在通过企业、院校协同育人,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核心内涵是“招生招工一体化、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双重身份、校企双师联合培养”,重点围绕“培养模式、对象目标、实施流程、保障机制”四大维度构建体系。
一、主要培养模式
- 1.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推行“2+1”(2年全日制校园学习+1年企业实战)、“1+2”(1年校内理论+2年企业带薪学徒)等模式。前阶段侧重专业基础与核心技能训练,后阶段进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研发或生产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
- 2.
企业新型学徒制:
面向企业技术技能岗位职工(含员工制家政人员),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企业主导制定培养方案,委托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承担部分培训任务;企业导师负责岗位实操指导,院校教师负责理论知识教学,学徒同时具备“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身份。
- 3.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
针对生态企业(链主企业与链员企业)技术技能岗位,开展“学生学徒”(毕业年度学生)与“技培生学徒”(入职两年内职工)培训。学生学徒以“就业导向”为核心,培养周期至实现就业;技培生学徒以“技能提升”为目标,培养周期至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岗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培训中心或生态链共享实训基地开展培训。
二、培养对象与目标
- 1.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
面向高职院校应往届毕业生或在校生,目标是通过“双导师”指导与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毕业生岗位适配性与就业竞争力。
- 2.
企业新型学徒制:
- •
职工学徒: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术技能岗位职工,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中级工至高级技师),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与企业生产效率。
- •
学生学徒(试点):集团性企业、大型企业等试点企业的毕业年度学生(与本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与就业协议),目标是通过“工学交替”培养,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实现“毕业即就业”。
- •
- 3.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
- •
学生学徒:生态企业吸纳的毕业年度学生,目标是掌握进入产业所需的技能并实现稳定就业。
- •
技培生学徒:生态企业入职两年内的青年职工,目标是培育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助力职工稳定就业与职业发展。
- •
三、实施流程
- 1.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
- •
试点申报:院校向省教育厅申报试点专业及计划,经审核后纳入年度试点名单。
- •
招生录取:采用“高职自主招生”方式,审核学生“企业员工”身份(需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明确“先招工后招生”原则。
- •
培养实施: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采用“集中学习+实践训练”模式(集中学习不低于总学时40%,实践性教学不低于50%),企业全程参与教学与管理。
- •
考核毕业:学徒完成学业后,需通过“职业技能考核+企业评价”,颁发全日制高职毕业证书。
- •
- 2.
企业新型学徒制:
- •
备案审核:企业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交备案材料(培养计划、培养协议、合作协议、学徒名册等),审核通过后列入年度计划。
- •
实施培训: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培训,采用“师带徒”模式(企业导师+院校教师),记录培训过程(签到、视频等),确保培训真实性。
- •
考核评价:学徒完成培训后,由企业或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考核(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认定等),合格者颁发相应证书(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等)。
- •
补贴申领:企业向人社部门申请补贴,需提供学徒合格证明、培训视频、发票等材料,经审核后拨付补贴资金。
- •
- 3.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
- •
备案审核:生态企业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交备案材料(培养计划、培养协议、合作协议等),审核通过后实施培训。
- •
实施培训:企业依托培训中心或共享实训基地开展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线上学时不超过50%),记录培训过程并建立台账。
- •
考核评价:学生学徒由企业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格者颁发证书;技培生由企业或第三方机构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落实薪酬待遇。
- •
预支与申领补贴:培训备案后1个月内可预支不超过30%补贴,开班后3个月内可预支不超过50%;培训完成后申领剩余资金,需提供学徒就业证明、培训视频等材料。
- •
四、保障机制
- 1.
政策与资金保障:
- •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纳入省教育厅年度计划,享受高职自主招生政策支持,经费由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
- •
企业新型学徒制:补贴标准为5000-8500元/人·年(根据职业等级、紧缺程度调整),由企业申领并用于培训费用;企业导师津贴由企业承担,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培训支出。
- •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学生学徒补贴5000元/人,技培生补贴5000-8500元/人,由生态企业申领;鼓励企业建立导师激励制度(师带徒津贴、学徒奖学金等)。
- •
- 2.
质量监管机制:
- •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省教育厅对试点院校进行监督检查,规范招生、教学与毕业流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 •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社部门对培训过程进行随机抽查,要求企业提交培训视频等材料,确保培训真实性;对弄虚作假的企业,暂停其试点资格。
- •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链主企业负责指导链员企业规范培训,人社部门对培训质量进行评估(学生学徒就业率、技培生转正率等),对就业效果差的生态链暂停其培训资格。
- •
- 3.
导师与评价机制:
- •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建立“双导师”库(企业导师+院校教师),明确导师职责(企业导师负责实操指导,院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定期开展导师培训。
- •
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选拔技艺精湛的技术骨干担任导师,给予导师津贴;支持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 •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建立“学徒制培训导师库”,将企业技术人才、院校教师纳入其中,参与培训指导;鼓励企业设立学徒奖学金,激发学徒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