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简称“广轻大”)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本科院校,学校代码为10833,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前身为1933年创建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2024年6月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B类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校训为“德能兼备,学以成之”,定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轻工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广州新港校区、琶洲校区及佛山南海校区,总占地面积1940亩,校舍建筑面积64.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9亿元,图书馆藏书182万册。截至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教职工1675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人,含正高职称教师102人、“双师型”教师676人。现任党委书记杜安国,校长卢坤建。

历史发展
• 1933年:前身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成立,开启职业教育历程。
• 1959-1983年:两段时期开办本科职业教育,积累高层次人才培养经验。
• 1999年:升格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迈入高等职业教育新阶段。
• 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跻身全国高职院校30强。
• 2024年: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同年9月正式揭牌。
• 2025年:在校生规模突破2.2万人,成为广东省属唯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校区规模
学校形成“广州—佛山”双城三校区布局:
• 新港校区(广州主校区):占地约300亩,配备现代化教学楼、国家级实训基地及图书馆(藏书182万册),教学设备总值4.9亿元,宿舍以4-8人间为主,含空调及独立卫浴。
• 南海校区(佛山):占地1640亩,建有智能制造实训室、模拟航空港等设施,宿舍配备直饮水系统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图书馆藏书量居各校区之首。
• 琶洲校区:定位产教融合基地,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实训中心。

专业设置
学校设14个二级学院,开设6个本科专业、60个高职专业,形成以“新工科”“新商科”为引领的专业群体系:

  1. 智能制造类: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本科)、工业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骨干专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
  2. 信息技术类:软件工程技术(本科)、大数据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与华为共建ICT产业学院。
  3. 轻工化工类:现代精细化工技术(本科)、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国家级示范专业),服务广东食品与日化产业。
  4. 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专业),获国际UKERIC认证。
  5. 商贸服务类:现代物流管理(本科)、电子商务(省级品牌专业),对接跨境电商产业需求。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657项、省级5513项,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9项、“挑战杯”国赛特等奖。
• 师资建设:教师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含一等奖1项),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培养珠江学者9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98%,雇主满意度达96%,部分入职华为、广汽集团等企业,专升本升学率逐年提升。

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美的等3633家企业合作,共建19个产业学院(含8个省级示范),累计培养技术人才超6500人。
• 产教融合平台:牵头成立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佛山市“两高四新”联合体),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 社会服务: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培训基层干部及新型职业农民超35万人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国际影响
• 合作办学:与新西兰、马来西亚等20余国高校开展学分互认项目,设立马来西亚“鲁班工坊”、泰国“粤菜师傅学院”,累计输送700余名留学生。
• 技术输出:跨境建设“一分校一工坊五中心六基地”,发布国际行业标准3项、教学标准5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技术人才超2万人次。
• 文化传播:承办“一带一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广荔枝栽培技术及中医药文化,获评“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