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机构宣传自己能够帮考生报名现代学徒制
一、利用考生对现代学徒制政策的不熟悉
很多考生对现代学徒制的报考条件(如“先招工后招生”的劳动合同要求、合作企业社保缴纳时长)、报名流程(如高考报名时间、志愿填报系统入口)、考核方式(“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侧重方向)等政策细节不熟悉。机构利用这一信息差,宣称“熟悉流程、包办所有手续”,吸引考生委托其“帮忙报名”。例如,部分考生不清楚“需与合作企业签订覆盖学习期的劳动合同”这一核心要求,机构便声称“能搞定合同问题”,实则可能让考生与非合作企业签订无效合同,或伪造合同信息
。二、虚假宣传“包过”“免考”等噱头
部分机构为了吸引客户,打出“包过现代学徒制”“免文化素质考核”“免试入学”等虚假广告。实际上,现代学徒制需要通过院校自主招生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职业技能占比60%,总分不低于40%),即使是退役军人专项试点,也需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原则上40分即可录取),不存在“免考”或“包过”的情况。机构的虚假承诺让考生误以为“花钱就能进”,从而愿意委托其“帮忙报名”
。三、声称能解决“社保、合同”等硬门槛问题
现代学徒制要求考生“由合作企业购买3个月(含)以上社保”(截止当年4月30日),且“与合作企业签订合法劳动合同”。部分考生因未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社保缴纳时长不足,无法满足报考条件。机构宣称“能帮考生挂靠企业缴纳社保”“能帮考生与合作企业签订合同”,实则可能让考生挂靠非合作企业的社保(导致报考资格无效),或伪造劳动合同(引发劳动纠纷)。例如,有些机构让考生与“皮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这些公司并不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导致考生无法通过院校的“合作企业”审核
。四、利用考生的“升学焦虑”与“图方便”心理
现代学徒制作为“全日制大专学历”的正规获取途径,吸引了大量“分数仅够民办院校”“想获得全日制学历的在职人士”“退役军人”等群体。这些考生往往有“急于升学”“不想麻烦”的心理,机构便利用这一点,宣称“全程代办,不用自己操心”“节省时间精力”,让考生觉得“委托机构更稳妥”。例如,部分考生因工作繁忙,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报名流程,便选择“花钱买省心”,却忽略了机构操作的风险
。五、混淆“正规服务”与“违规操作”的边界
有些机构确实提供“报名指导”“材料准备”等正规服务,但部分机构将其包装为“帮忙报名”,实则进行违规操作。例如,正规机构会帮考生梳理“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如何填写报名信息”,但违规机构会“代替考生填报志愿”“伪造社保记录”“代签劳动合同”,这些行为违反了现代学徒制的政策要求,可能导致考生报考资格无效,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