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机电学院”)成立于1963年,前身为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200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以“修德强能、崇实鼎新”为校训,定位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与服务业为两翼的工科类高职院校。现有南校区(广州市白云区同和)、北校区(钟落潭高职园区)和西校区(鹤龙二路),全日制在校生约2.5万人,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超90%。现任党委书记蓝祥龙,校长郑伟光。
历史发展
• 1963年:建校,初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隶属广东省农业厅。
• 2001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通过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 2016年: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 2019年:跻身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控技术专业群),同年获评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
• 2024年:牵头成立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产教融合研究院,并获评“全国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
校区规模
学校总占地面积1037亩,建筑面积43.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超10亿元。南校区毗邻白云山,交通便利;北校区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类专业核心教学区,配备工业机器人国家级实训基地等18个省级以上实践平台;西校区侧重继续教育与培训。图书馆藏书151.84万册(含电子资源),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46亿元,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学生宿舍以4-6人间为主,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及电梯。
专业设置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53个高职专业,形成“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与服务业为两翼”的格局:
- 智能制造类:数控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省级品牌专业)。
- 信息技术类:软件技术(国家骨干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与华为共建ICT学院)。
- 汽车工程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校企共建订单班)。
- 现代服务类:现代物流管理(省级重点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
特色产业学院包括美的威灵电机产业学院、银宝山新精密模具产业学院等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学生累计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600余项,包括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2024年数控多轴加工、智能网联汽车赛项)。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超98%,专业对口率94.88%,部分优秀毕业生入职华为、美的等企业,起薪居全省高职前列。
• 教师成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7个。
校企合作
学校与160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六共建”产教融合模式:
• 产业学院:与美的集团共建“威灵电机产业学院”,累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3000余人;与华为、广汽共建ICT学院和汽车技术实训基地。
• 订单培养:开设“库卡机器人订单班”“华为5G通信班”等40余个定向班,联合开发课程71门,年服务企业技术研发项目超100项。
• 实训基地:建有725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5个,设备投入累计超6220万元。
国际影响
• 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合作中澳TAFE项目,培养双学籍人才1300余人;与德国合作开展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项目。
• 海外布局:在马来西亚、泰国设立“鲁班工坊”,输出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15项职业教育标准,年培训海外学员超500人次。
• 留学生教育:2017年起招收留学生,累计注册短期培训生500余人次、全日制国际生近250人,为省内首个规模化招生的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