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岭南职院”)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广州岭南文化技术学校,200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训为“明德、笃学、砺能、自强”,定位为以医药健康类专业为主体,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专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现设广州校区(天河区大观中路492号)和清远校区(清城区大学东路6号),总占地面积1241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亿元,全日制在校生约1.8万人,教职工1620人(含兼职教师434人),其中专任教师1054人。现任校长为劳汉生,党委书记为柴克生。
历史发展
• 1993年:前身广州岭南文化技术学校成立,初期以职业培训为主。
• 2001年:升格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国家普通高考招生计划。
• 2006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 2013年:获批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同年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2015年:入选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 2021年:获批广东省高校唯一的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园区重点建设项目。
• 2023年:在“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民办综合类高职院校第一名。
校区规模
学校分设广州和清远两大校区:
• 广州校区:位于天河区科学城,占地面积约92万平方米,以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类教学为主,配备博雅楼、明德楼等现代化教学楼及图书馆(藏书170.8万册)。
• 清远校区:位于省职教城,占地面积800亩,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明德书院、砺能书院等),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宿舍配备空调及智能化管理系统,部分专业采用“前五学期清远+第六学期广州”的分段教学模式。
专业设置
学校设13个二级学院,开设42个高职专业,形成“医药健康为核心,多领域协同”的布局:
- 医药健康类:护理(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药学(省重点专业)、中药学(省二类品牌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 电子信息类:软件技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省级重点专业)。
- 现代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省重点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
- 财经商贸类:电子商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省二类品牌专业)。
- 文化艺术类:动漫制作技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环境艺术设计、传播与策划。
此外,15个专业开展高本衔接培养,53个专业实施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
教学成果
• 竞赛荣誉:学生累计获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奖项500余项,包括“挑战杯”国赛铜奖3项、“互联网+”大赛省赛金奖1项。
• 就业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8%,部分入职华为、腾讯、温氏集团等企业,部分考取海外名校研究生。
• 教师成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0项,发明专利及软著300余项。
校企合作
学校与2638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产教全要素融合”模式:
• 产业学院:与华为共建ICT学院、与网易共建数字应用产业学院、与宾尼科技共建健康产业学院,累计培养技术人才6500余人。
• 订单培养:开设“小鹏汽车班”“鼎胜餐饮班”等96个定向班,联合开发课程117门,年服务企业技术研发超100项。
• 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基地10个,校外实践基地243个,设备投入累计超2亿元。
国际影响
• 国际合作:与韩国庆州大学、马来西亚赛城大学开展“3+1”专本衔接项目,学分互认覆盖护理、信息技术等专业。
• 海外布局: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输出中药学、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年培训海外学员超500人次。
• 文化交流:承办“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论坛,与泰国、芬兰高校联合开展非遗文化推广项目,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周”活动。